圆萼刺参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圆萼刺参


圆萼刺参

“圆萼刺参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“圆萼刺参”在《中华本草》
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圆萼刺参

  【别名】华刺参

  【来源】川续断科圆萼刺参Morina chinensis (Batal. ex Diels) Pai,以全草入药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甘肃、内蒙古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
  【性味】甘、苦,温。

  【功能主治】健胃,催吐,消肿。主治胃痛等症。外用治疮痈肿痛

  【用法用量】1~2钱;外用适量。

  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
《中华本草》:圆萼刺参

  【出处】始载于《青藏高原药物图谱》。

  【拼音名】Yuán è Cì Shēn

  【英文名】all-grass of Chinese Morina

  【别名】摩苓草、华刺参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川续断科植物圆萼刺参的全草或种子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rina chinensis (Batal.) Diels [M. chinensis (Batal. Ex Didls)Pai]

  采收和储藏:7-9月采收全草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果熟期收取种子。

  【原形态】圆萼刺参 多年生草本,开花时矮小,果时高达60cm。基生叶6-8,簇生,线状披针形,长10-20cm,宽1-1.5cm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抱茎,边缘具不整齐的浅裂片,裂片近三角形,裂至中脉的一半,边缘3-9枚硬刺,上面深绿色,下面浅绿色,光滑,中脉明显;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,4-6叶轮生,无柄:长5-15cm;2-3轮,向上渐小,裂片边缘具硬刺。轮伞花序顶生,6-9节,紧密穗状,花后各轮疏离;总苞片叶状。苞片4片1轮,卵形,长2.5-3.5cm,先端渐尖,边比具密集的刺,基部更多;小总苞陷藏于苞片之内,钟形,边缘有10条以上硬刺;花萼钟状,长10-12mm,二唇形,每唇片先端2裂,裂片钝圆,基部具髯毛;花冠小,紫褐色,长6-7mm,二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,雄蕊4,上面2枚能育,贴生于花冠管上部,下面2枚退化,着生于花冠管基部,花药不外露;花柱稍长于雄蕊,柱头头状。果时小总苞成长圆筒状,先端平截有不等长硬刺。瘦果包于小总苞基部,长2-3mm,褐色,表面有皱纹。花期7-8月,果期9月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800-4000m的高山草坡灌丛中。

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、甘肃、青海和四川等地。

  【性味】味辛;甘;性温

  【功能主治】祛风湿;补肝肾;消痈肿。主风湿痹痛;腰膝酸痛;眩晕;小便频数;疮痈肿痛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  【各家论述】《新华本草纲要》种子:味辛、性温。用于关节疼痛,小便失禁、腰痛、眩晕及口眼歪斜等症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治疗疾病: 补肝 补肝肾 疮痈肿痛 催吐 小便频数 消痈 消痈肿 眩晕 腰膝酸痛


圆萼刺参的功效 圆萼刺参的用途 圆萼刺参可以治疗 圆萼刺参的用法 圆萼刺参的用量 圆萼刺参主要治疗 圆萼刺参能够治疗的疾病 圆萼刺参的用法 圆萼刺参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野百合

      【出处】《植物名实图考》   【拼音名】Yě Bǎi Hé   【别名】佛指甲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狸豆(《植物学大辞典》),狗铃草、蓝花野百合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),山油麻、野芝麻、芝麻响铃铃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农吉利(《全展选编·肿瘤
  • 仰天钟

      【出处】仰天钟以张大刚之名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山草类,云:“张天刚生南安。丛生硬茎有节,红黄色;叶似水苏叶;实如小罂,褐色;茎、叶、实具有细刾如毛;根淡红色有须。”所述及附图,其原植物与今假朝天罐相符合。   【拼音名】Yǎnɡ Tiān Zhōnɡ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野牡
  • 鱼尾葵根

      【拼音名】Yú Wěi Kuí Gēn   【别名】棕木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棕榈科植物鱼尾葵的根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yota ochlandra Hance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。   【原形态】鱼尾葵,乔木状,高达20m。茎无吸根
  • 野木鱼

      【拼音名】Yě Mù Yú   【别名】野芋、岩芋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曲苞芋的块茎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onatanthus pumilus(D.Don)Engl.et Krause[Caladium pumilum D.Den;Arum sarment
  • 油菜子油

      【出处】《纲目》   【拼音名】Yóu Cài Zǐ Yóu   【别名】香油(《本经逢原》),菜子油(《摄生众妙方》)。   【来源】为油菜子的脂肪油。   【原形态】植物形态详"芸苔"条。   【功能主治】治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