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马风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走马风


走马风

“走马风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“走马风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

“走马风”在《中华本草》
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走马风

  【拼音名】Zǒu Mǎ Fēnɡ

  【别名】六耳苓、吊钟黄

  【来源】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六耳铃Blumea laciniata (Roxb.)DC.[B. sinuata (Lour.)Merr.],以全草或叶入药。

  【性味】辛、苦,温。

  【功能主治】祛风除湿,通经活络。用于风湿骨痛,头痛,跌打肿痛,湿疹,毒蛇咬伤

  【用法用量】0.5~1两,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
  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走马风

  【出处】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

  【拼音名】Zǒu Mǎ Fēnɡ

  【别名】吊钟黄(《广州植物志》),水马胎、赶风茜(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,牛耳三稔、飞山虎、羊耳三稔(《广东中草药》)。

  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六耳铃的全草或叶。全年可采。

  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多分枝,高0.8~1.5米,被柔毛。单叶互生,叶片卵形或倒卵形,长8~14厘米,有时琴状羽裂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成长柄,边缘有粗齿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头状花序多数,卵状,长6~7毫米,宽5~12毫米,点垂,松散的簇生而为总状花序式排列于分枝上,形成一广尖塔形的圆锥花序,长15~30厘米;总苞片绿色而染紫,被柔毛;花托被短毛;花黄色,全部为管状花,外围为雌花,中间为两性花。瘦果小,圆柱状,稍被短毛,具10棱,冠毛白色。或淡褐色。花期春末至秋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长于园林阴湿处,或空旷草地上。分布我国西南部及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  【性味】①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:"辛,平,气香,无毒。"

  ②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味苦微辛,性温。"

  【功能主治】祛风湿,通经络。治妇女头风痛,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。

  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外伤肿痛。"

  ②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:"治妇女产后骨痛,头痛,风湿骨痛,跌打肿痛。"

  ③《广西中草药》:"驱风除湿,通经活络。"

  ④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祛风湿,通经活络,解表止痛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头痛,跌打扭伤,毒蛇咬伤,湿疹,皮炎,痈疮,疖肿。"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或煎汤洗。

  【附方】①治妇女头风痛:走马风二两,同鸡蛋煲,冲酒服。

  ②治产后关节痛:鲜走马风、鲜大风艾各适量,共捣烂,用酒炒热后,敷患处;或用水煲,洗患处。

  ③治跌打肿痛:走马风、泽兰、土加皮、鹰不扑各适量,共捣烂,用酒炒热后,敷患处。(①方以下出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)

  ④治风湿骨痛:走马风、大风艾、大力王各适量,共捣烂,用酒炒热,敷患处;或用水煎,洗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
  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

《中华本草》:走马风

  【出处】出自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。

  【拼音名】Zǒu Mǎ Fēnɡ

  【英文名】Herb of Laciniate Blumea

  【别名】牛耳草、员钟黄、水马胎、赶风茜、牛耳三稔、飞山虎、羊耳三稔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六耳铃的全草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umea laciniata (Roxb.) DC. [Conyza laciniata Roxb.; B. sinuata auct. Non (Loru.) Merr.]

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切段,晾干。

  【原形态】六耳铃 粗壮草本,高50-150cm。主根肥大,有多数须根。茎多分枝,有条棱,上部被开展长柔毛和具柄腺毛,在幼枝和花序轴上的毛更密,节间长3-6cm。下部叶有长达2-4cm,具狭翅的柄;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10-30cm,宽4-6cm,先端短尖,基部渐狭,下延成翅,下半部琴状分裂,顶裂片大,侧裂片2-3对,边缘锯齿或粗齿,下面被疏柔毛;侧脉5-7对;中部叶无柄,长6-10cm,宽2-4cm,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刻,有时琴状浅裂;上部叶极小,不分裂,全缘或有齿刻。头状花序多数,排列在长圆形的大圆锥花序;花序梗被具柄腺毛和长柔毛;总苞圆柱形或钟形;总苞圆柱形或钟形;总苞片5-6层,紫红色,花后常反折,外层线形,背面被密短柔毛和肯柄腺毛,中层长圆状披针形,内层线形;花托蜂窝状;花黄色;雌花多数,花冠檐部2-3齿裂;两性花花冠檐部5裂,被疏毛。瘦果圆柱形,具棱10条,被疏毛;冠毛白色,糙毛状,不易脱落。花期10月至翌年5月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800m的田畦、草地、山坡、林缘及河边。

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福建、台湾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【性状】性产太鉴别 叶片干燥,急缩。完整叶片倒卵关长圆或倒卵形,有时琴状羽裂,裂片三角形至三角状状长圆形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成长柄,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工粗齿或全缘。叶面均被短柔毛;中脉在下面凸起;侧脉5-7对;网脉明显或有时不明显。气微,味苦微辣。

  【性味】味辛;苦;性微温

  【功能主治】祛风除湿;通络止痛。主伤风感冒;头风头痛;风寒湿痹;关节酸痛;跌打损伤;痈肿疮疖;湿疹;蛇伤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
  【各家论述】1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治外伤肿痛。

  2.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:治妇女产后骨痛,头痛,风湿骨痛,跌打肿痛。

  3.《广西中草药》:驱风除湿,通经活络。

  4.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祛风湿,通经活络,解表止痛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头痛,跌打扭伤,毒蛇咬伤,湿疹,皮炎,痈疮,疖肿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治疗疾病: 跌打扭伤 风寒湿痹 关节酸痛 扭伤 皮炎 驱风 驱风除湿 伤风感冒 蛇伤 通经活络 通经络 通络止痛 头风 头风痛 头风头痛 外伤肿痛 痈肿疮疖


走马风的功效 走马风的用途 走马风可以治疗 走马风的用法 走马风的用量 走马风主要治疗 走马风能够治疗的疾病 走马风的用法 走马风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鹧鸪血

    “鹧鸪血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鹧鸪血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鹧鸪血   【出处】福州台江区《验方汇集》   【拼音名】Zhè Gū Xuè   【来源】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血。   【原形态】动物形态详"
  • 猪肚木

      【拼音名】Zhū Dǔ Mù   【别名】山石榴、跌掌随、老虎刺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刺鱼骨木的叶、根及树皮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thium horridu Bl.   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摘叶;夏、秋季采剥树皮;四季均可挖根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  
  • 掌叶半夏

      【出处】《南京民间药草》   【拼音名】Zhǎnɡ Yè Bàn Xià   【别名】独脚莲、独角莲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。   【来源】为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。6~7月挖取块茎,洗净泥土,除去须根,放入筐内,浸于水中,搅拌搓去外皮后,晒干或
  • 章鱼

    “章鱼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“章鱼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章鱼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章鱼   【拼音名】Zhānɡ Yú   【别名】长蛸   【来源】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蛸科长蛸Octopus variabili
  • 竹叶椒

    “竹叶椒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“竹叶椒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竹叶椒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竹叶椒   【拼音名】Zhú Yè Jiāo   【别名】土花椒[湖南、上海]、山花椒[广东]、野花椒[四川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