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根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橘根


橘根

“橘根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

“橘根”在《中华本草》
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橘根

  【出处】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
  【拼音名】Jú Gēn

  【来源】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根。9~10月采收。

  【性味】《重庆草药》:"味苦辛,性平,无毒。"

  【功能主治】①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顺气止痛,除寒湿。"

  ②《重庆草药》:"理气。治气痛,气胀,膀胱疝气。"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

《中华本草》:橘根

  【出处】出自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
  【拼音名】Jú Gēn

  【英文名】Tangerine root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根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trus reticulata Blanco

  采收和储藏:9-10月挖根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
  【原形态】橘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高3-4m。枝细,多有刺。叶互生;叶柄长0.5-1.5cm,有窄翼,顶端有关节;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4-llcm,宽1.5-4cm,先端渐尖微凹,基部楔形,全缘或为波状,具不明显的钝锯齿,有半透明油点。花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枝端或叶腋;花萼杯状,5裂;花瓣5,白色或带淡红色,开时向上反卷;雄蕊15-30,长短不一,花丝常3-5个连合成组;雌蕊1,子房圆形,柱头头状。柑果近圆形或扁圆形,横径4-7cm,果皮薄而宽,容易剥离,囊瓣7-12,汁胞柔软多汁。种子卵圆形,白色,一端尖,数粒至数十粒或无。花期3-4月,果期10-12月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栽培于丘陵、低山地带、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。

  资源分布:在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
  【性味】苦;辛;平

  【归经】脾;胃;肾经

  【功能主治】行气止痛。主脾胃气滞;脘腹胀痛;疝气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9-15g。

  【各家论述】1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顺气止痛,除寒湿。

  2.《重庆草药》:理气。治气痛,气胀,膀胱疝气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治疗疾病: 腹胀 理气 膀胱疝气 气痛 疝气 顺气 脘腹胀痛 行气止痛

橘根


橘根的功效 橘根的用途 橘根可以治疗 橘根的用法 橘根的用量 橘根主要治疗 橘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橘根的用法 橘根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寄马桩

    “寄马桩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“寄马桩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寄马桩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寄马桩   【拼音名】Jì Mǎ Zhuānɡ   【别名】鸡麻抓、赫勒尼-努德[蒙名]   【来源】百合科天冬属植物戈
  • 建神曲

      【出处】《纲目拾遗》   【拼音名】Jiàn Shén Qū   【别名】泉州神曲(《药性考》),范志曲、百草曲(《纲目拾遗》)。   【来源】为麦粉、麸皮和多种药物混和后,经发酵而成的曲剂。   【制法】①取枳壳1.5斤,枳实1斤(麸炒),香附子1
  • 金刚口摆

    “金刚口摆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金刚口摆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刚口摆   【出处】《贵州草药》   【拼音名】Jīn Gānɡ Kǒu Bǎi   【别名】黄栀子   【来源】为海桐科植物狭叶海桐的果实或全草。秋季采收。
  • 金凤毛

      【出处】《纲目拾遗》   【拼音名】Jīn Fènɡ Máo   【别名】翠翎草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,茑萝松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女罗(《汉英韵府》),锦屏封(《广州植物志》),金丝线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   【来源】为旋花科植物茑萝的全草或根。
  • 锯锯藤

    “锯锯藤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锯锯藤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锯锯藤   【出处】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   【拼音名】Jù Jù Ténɡ   【别名】猪殃殃,桑恣噶尔布(藏名)。   【来源】为茜草科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