鹬肉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鹬肉


鹬肉

“鹬肉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

“鹬肉”在《中华本草》
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鹬肉

  【出处】《本草拾遗》

  【拼音名】Yù Ròu

  【来源】为鹬科动物红脚鹬或鹬属其他种动物的肉。

  【原形态】体长约27厘米。嘴长,端部黑色,上嘴基部褐色,下嘴基部角黄色。虹膜黑褐色。头顶部浅红褐色;从嘴基到眼上白,中有褐斑;头侧和颈侧白,中有暗褐条纹;眼先暗褐,略有白斑。上体灰褐,上背及翅上的大、中覆羽和三级飞羽均浅红褐色,各羽中央有宽窄不等的黑褐色纵纹和横斑;下背和腰纯白;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黑褐色,内翈边缘有白色阔斑,端部白色而杂以黑褐斑;小覆羽灰褐色。尾上覆羽和尾羽均白色,而有黑褐色横斑。下体白,杂有许多暗褐色纵纹,下腹和肛周几无,在胁处则纵纹转为横斑;尾下覆羽端部有黑褐色羽干纹和少许横斑。脚橙红色,爪黑色。

  栖息于海岸、沼泽、池塘、河口三角洲等地。大多单个活动,有时亦成对。食物为昆虫、软体动物中的瓣鳃类以及甲壳动物、环节动物的毛足类等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繁殖于新疆西部、甘肃、西藏南部、青海;见于东北南部沿海至海南岛,以及四川、云南等地为旅鸟;并在广东及台湾等处越冬。

  【性味】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
  【功能主治】①《本草拾遗》:"补虚嘘,甚暖人。"

  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暖胃,补虚。"

  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

《中华本草》:鹬肉

  【出处】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
  1.《本草拾遗》:鹬如鸦,嘴长色苍,在泥涂间,作融融声,人取食之感口鹊,无别余功。

  2.《禽经》注:融状类燕,绍色,错出有文,于水际伺蚌出啄。

  【拼音名】Yù Ròu

  【英文名】Snipe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鹬科动物红脚鹬的肉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nga totanus (Linnaeus)

  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除去羽毛及内脏,取肉鲜用。

  【原形态】红脚鹬,体长约27cm。头至上背及翅上的大、中覆羽中央有宽窄不同的黑褐色纵纹和横斑;下背和腰白;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黑褐色,内翈边缘有白的阔斑,端部亦白,而杂以黑褐色斑,次级飞羽阔露出部和大覆羽端部雪白,因而形成一明显的白色块斑;小覆羽灰褐色。尾上覆羽和尾羽均白,而有黑褐色横斑。下体白,杂有许多暗褐色纵纹,在下喉和上胸尤多,下腹和肛周几无,在胁处则纵纹转为横斑;尾覆羽端部有黑褐色羽干纹和少许横斑。虹膜黑褐色,嘴端部黑,上嘴基部褐,下嘴基部角黄;跗跖和趾橙红,爪黑色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栖息于海岸、沼泽、池塘、河口等地。大多单个活动,有时也成对。行走快,飞翔力强。食物以昆虫、软体动物、甲壳动物、环节动物等为 。巢营于沼泽、河川等草丛干燥的地方,每窝产卵3-5个,长梨形,为淡黄色或浅黄橄榄色,缀以浅、深不同的斑点。

  资源分布:繁殖于新疆西部、甘肃、西藏南部、青海;见于东北南部沿海至海南岛,以及四川、云南等地为旅鸟;并在广东及台湾等地越冬。

  【化学成份】肉含蛋白质(protein),肽类(peptides),氨基酸(amino acid),脂类(lipid),甾类(steroid),糖类(saccharides),维生素(vitamin)类。

  【性味】味甘;性温

  【归经】脾;胃经

  【功能主治】补虚益精;健脾和胃。主久病虚损;虚寒泄泻;肝肾不足;视物不清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煮食,20-50 g;或研末。

  【各家论述】1.《本草拾遗》:补虚,甚暖人。

  2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暖胃,补虚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治疗疾病: 和胃 健脾和胃 暖胃 益精


鹬肉的功效 鹬肉的用途 鹬肉可以治疗 鹬肉的用法 鹬肉的用量 鹬肉主要治疗 鹬肉能够治疗的疾病 鹬肉的用法 鹬肉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眼子菜根

      【拼音名】Yǎn Zǐ Cài Gēn   【别名】针耙七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眼子菜科植物眼子菜的嫩根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otamogeton distinctus Benn.[P.franchitii A. Benn. Et Baag.]2.Potamoge
  • 玉米油

      【拼音名】Yù Mǐ Yóu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经榨取而得的脂肪油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ea mays L.   采收和储藏:种子成熟时采集,晒干,榨取油。   【原形态】玉蜀黍,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。秆粗壮,直立,高1-4m,通常不分枝,基
  • 元元草

      【出处】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   【拼音名】Yuán Yuán Cǎo   【别名】荔枝草(《天宝本草》)。   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元元草的全草。   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高10~20厘米,全体被毛。茎丛生,基部伏地,四棱形。单叶,对生;广卵形至
  • 银朱

    “银朱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银朱”在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银朱   【出处】《纲目》   【拼音名】Yín Zhū   【别名】灵砂(《证类本草》),心红(《本草蒙筌》),水华朱(《胡演升丹炼药秘诀》),猩红、紫粉
  • 夜吹箫

      【别名】炮仗筒、来色木、梅竹叶   【来源】忍冬科夜吹箫Leycesteria formosa Wall.,以全株入药。   【生境分布】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   【性味】苦,凉。   【功能主治】破血,祛风,平喘。主治哮喘,风湿性关节炎,月经不调,黄疸型肝炎,水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