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乳菇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黑乳菇


黑乳菇

“黑乳菇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“黑乳菇”在《中华本草》
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黑乳菇

  【别名】蘑菇

  【来源】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黑乳菇Lactarius picinus Fr.,以子实体入药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于林内地上。分布于陕西、安徽。

  【性味】淡,温。

  【功能主治】追风,散寒,舒筋,活络

  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
《中华本草》:黑乳菇

  【拼音名】Hēi Rǔ Gū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红菇科真菌沥青色乳菇的子实体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ctarius picinus Fr.

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子实体,收后除去泥沙,晒干。

  【原形态】菌盖宽5-10cm。后平展,有时中部略凸。灰色、煤黑色、橄榄黑色。盖缘下卷,有褐黄色稀毛,盖表近蜡质。菌肉白色,伤后变红,具辣味。褶片微下延,赭色。乳汁呈胡萝卜红橙色。菌柄长3-6cm,粗1-2.5cm。柱形。孢子近圆形,(8-10)μm×(7.5-9)μm,脊突结成的网眼明显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单生或群生于针、阔叶林下,松属、云杉属和壳斗科、山茶科诸林下和林缘均易发现。6-10月均为出菇期。外生菌根菌。

  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
  【性状】性状鉴别 菌盖半球形或平扁,中部有时略凸,直径4-8cm,黑色,光滑或有微细绒毛。菌肉薄,白色或红色。菌褶较密,类白色或淡黄色。菌柄圆柱形,长3-6cm,直径约1.5cm。气微,味辛辣。

  【化学成份】含硬脂酸酯(stearic acid ester)。

  【性味】辛;甘;性温

  【功能主治】祛风散寒;舒筋活络。主风湿痹痛;四肢麻木;手足抽搐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9-12g;或入丸、散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治疗疾病: 活络 麻木 祛风散寒 散寒 舒筋 舒筋活络 四肢麻木 追风

黑乳菇


黑乳菇的功效 黑乳菇的用途 黑乳菇可以治疗 黑乳菇的用法 黑乳菇的用量 黑乳菇主要治疗 黑乳菇能够治疗的疾病 黑乳菇的用法 黑乳菇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红椋子

      【拼音名】Hónɡ Liánɡ Zǐ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红椋子的树皮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ida macrophylla (Wall.) Sojk [Cor- nus macrophylla Wall.]   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晒干。   【
  • 黑虎耳草

      【出处】始载于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。   【拼音名】Hēi Hǔ ěr Cǎo   【英文名】all grass of black saxifraga   【别名】黑化虎耳草、阿仲茶保。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黑虎耳草的花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
  • 红头小仙

    “红头小仙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红头小仙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头小仙   【出处】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   【拼音名】Hónɡ Tóu Xiǎo Xiān   【别名】毛干药、甲冬仗、那猪草(《广西药枝名录》),
  • 海螵蛸

    “海螵蛸”在《中国药典》 “海螵蛸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海螵蛸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国药典》:海螵蛸   【拼音名】Hǎi Piāo Shāo   【英文名】ENDOCONCHA SEPIAE   【别名】乌贼骨、墨鱼骨   【来
  • 黄寿丹

      【拼音名】Huánɡ Shòu Dān   【别名】老来青、还少丹、野瓮菜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紫茉莉科植物黄细心的根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rhavia diffusa L.[B.repensL.]   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洗净,除去须根,切片,晒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