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椋子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红椋子


红椋子

  【拼音名】Hónɡ Liánɡ Zǐ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红椋子的树皮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ida macrophylla (Wall.) Sojk [Cor- nus macrophylla Wall.]

  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晒干。

  【原形态】灌木或小乔木,高2-3.5(-5)m。树皮红褐色或黑灰色;幼枝红色,略有四棱,被贴生短柔毛;老枝紫红色,有圆形黄褐色皮孔。冬芽顶生和腋生,狭圆锥形。叶对生;叶片细长,长0.7-1.8cm,淡红色;叶往纸质,卵状椭圆形,长4.5-9.3cm,宽1.8-4.8cm,先端渐尖或短渐尖,基部圆形,有时两侧对称,边缘微波状,上面深绿色,有贴生短柔毛,下面灰绿以,微粗糙,密被白色贴生短柔毛及乳头状突起,沿叶脉有灰白色及浅褐色短柔毛,中脉在上面凹下,下面凸起,侧脉6-7对,弓形肉弯,在上面凹下,下面凸出,脉腋多少具有灰白色及浅褐色丛毛,细脉网状,在上面稍凹下,下面略显明。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,微扁平,宽5-8cm,被浅褐色短柔毛;总花梗长3-4cm,被淡红褐色贴生短柔毛;花小,白色,直径6mm;雄蕊4,卵状至长圆状舌形,长2.5-4mm,宽1.1-1.6mm;雄蕊4,与花瓣互生,长4-6.5mm;伸出花外,花丝线殂,白色,无毛,花药2室,卵状长圆形,浅蓝色至灰白色,丁字形着生,长1-1。5mm;花盘垫状,无毛或略有小柔毛,边缘波状,厚约0.3-0.4mm,花柱圆柱形,长1.8-3mm,柱头盘状扁头形,稍宽于药柱,略有4浅裂,子房下位,花托倒卵形,长0.8-1.2mm,宽0.7-1mm,密被灰色及浅褐色贴生短柔毛;花梗细圆柱形,长1-5mm,有浅褐色柔毛。核果近于球形,直径4mm,黑色,疏被贴生短柔毛;核骨质,扁球形,直径2.3mm,高2mm,有一明显的肋纹8条。花期6月,果期9月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50-3700m的溪边或杂木林中。

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
  【性味】味辛;性平

  【功能主治】祛风止痛;舒筋活络。主风湿痹痛;劳伤腰腿痛;肢体瘫痪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-9g;或泡酒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治疗疾病: 活络 劳伤 祛风止痛 舒筋 舒筋活络 瘫痪 腰腿痛

红椋子


红椋子的功效 红椋子的用途 红椋子可以治疗 红椋子的用法 红椋子的用量 红椋子主要治疗 红椋子能够治疗的疾病 红椋子的用法 红椋子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灰藋子

      【拼音名】Huī Diào Zǐ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藜科植物小藜的种子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enopodium serotinum L.   采收和储藏:6-7月间果实成熟时,割取全草,打下果实和种子,除去杂质,晒干备用。   【原形态】一年生草本,高20-50
  • 花鱼

    “花鱼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花鱼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花鱼   【出处】《滇南本草》   【拼音名】Huā Yú   【别名】青脖(《中国经济动物志》)。   【来源】为鲤科动物秉氏鲈鲤的肉。   【原形态】体形
  • 槐花

    “槐花”在《中国药典》 “槐花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槐花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国药典》:槐花   【拼音名】Huái Huā   【英文名】FLOS SOPHORAE   【别名】金药树、护房树、豆槐、槐米   【来源】
  • 红簕钩

    “红簕钩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“红簕钩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簕钩   【别名】红簕菜、梨叶悬钩子   【来源】蔷薇科红簕钩Rubus pirifolicus Smith,以根入药。   【生境分布】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。  
  • 海狗肾

    “海狗肾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海狗肾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海狗肾   【出处】《本草图经》   【拼音名】Hǎi Gǒu Shèn   【别名】腽肭脐(《药性论》)。   【来源】为海狗科动物海狗或海豹科动物海豹的雄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