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鱼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花鱼


花鱼

“花鱼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

“花鱼”在《中华本草》
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花鱼

  【出处】《滇南本草》

  【拼音名】Huā Yú

  【别名】青脖(《中国经济动物志》)。

  【来源】为鲤科动物秉氏鲈鲤的肉。

  【原形态】体形长而侧扁。长约20余厘米。头背部平广,头前端较尖,下颌向前突出。口亚上位,呈斜裂。须2对,前对较后对略短,后对长与吻长约相等。眼前上位,距吻较近。下咽齿3行,尖端微弯。鳃孔大,两侧鳃膜联于鳃峡处极接近。鳞中等大,胸部、腹部的鳞片较小,且隐于表皮之下。侧线鳞51~54,侧线较直,向后伸至尾鳍基中轴。背鳍Ⅲ8~9,起点在腹鳍的稍后方,第3不分枝鳍条骨化,基部后缘具细齿。臀鳍Ⅲ5,末端不达尾鳍基。背面青黑色,侧面及腹部白色,体侧鳞绝大部分有一黑色边缘,在体侧联成较整齐的直条纹;头、背部有分散的小黑点,背鳍、胸鳍、尾鳍微黑。幼鱼多在支流或干流的沿岸,成鱼多在大水面游弋,性凶猛,常捕食其他鱼类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分布长江上游的干、支流中,如岷江、嘉陵江、雅硥江等处。

  【性味】《滇南本草》:"味甘,平。"

  【功能主治】《滇南本草》:"食之解诸疮;烧灰服之,治疟疾冷症。"

  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

《中华本草》:花鱼

  【出处】出自《滇南本草》。

  【拼音名】Huā Yú

  【英文名】flower fish

  【别名】青脖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黑斑条鳅的肉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emachilus nigromaculatus Regan

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捕捞。捕得后,除去鳞片、内脏,洗净鲜用。

  【原形态】黑斑条鳅,为小型鱼类,体稍侧扁,体长56-60mm,粗细如手指,背腹轮廓微弓。头小,口端位,有小触须3对。眼小,侧上位,距吻端较距鳃盖后缘为近。眼间隔甚狭,眼径大于眼间隔。鳞细,不易辨认。侧线鳞125。背鳍11-12,起点距尾鳍基较距吻端为近。臀鳍8,紧接肛门之后。尾鳍平截形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生活于滇池近岸及附近小河、水塘中。

  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昆明湖、抚仙湖等处。

  【性味】味甘;性平

  【归经】心;肝经

  【功能主治】补肺肾;益精;止嗽。主补肺肾;益精;止嗽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煮食,适量;或煅研为末。

  【各家论述】《滇南本草》:食之解诸疮;烧灰服之,治疟疾冷症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  • 相关书籍记载:
  • 《滇南本草》:花鱼

    治疗疾病: 补肺 疟疾 烧灰 益精 止嗽


    花鱼的功效 花鱼的用途 花鱼可以治疗 花鱼的用法 花鱼的用量 花鱼主要治疗 花鱼能够治疗的疾病 花鱼的用法 花鱼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獾肉

    “獾肉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獾肉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獾肉   【出处】《本草图经》   【拼音名】Huān Ròu   【来源】为鼬科动物狗獾的肉。冬季捕捉,可用猎犬、烟熏、枪杀等法。   【原形态】狗獾(汪颖《食物
  • 花生油

    “花生油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“花生油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花生油   【拼音名】Huā Shēnɡ Yóu   【来源】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.的种子榨出的脂肪油。   【性味】淡
  • 黄花夹竹桃

    “黄花夹竹桃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“黄花夹竹桃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黄花夹竹桃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花夹竹桃   【拼音名】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  【别名】酒
  • 薅田藨根

    “薅田藨根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薅田藨根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薅田藨根   【出处】《福建民间草药》   【拼音名】Hāo Tián Pāo Gēn   【别名】茅莓根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  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茅莓
  • 蕙实

      【拼音名】Huì Shí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蕙兰的果实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ymbidium ensifolium (L.)Sw.[Epidendrum ensifolium L.]2.Cymbidium goeringii (Reichb.f.)Reich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