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香草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锦香草


锦香草

  【拼音名】Jǐn Xiānɡ Cǎo

  【别名】白毛虎舌毡、老虎耳、石用、大虎耳草、山霸王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锦香草的全草或根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llagathis caualeriei(Levl.et van.)Guill.[Allomorphia caualerieiLevl. Et van.]

  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全草,根全年均可采,均洗净,鲜用或切碎晒干。

  【原形态】草本,高10-15cm。茎直立或匍匐,逐节生很,近肉质,密被长粗毛,四棱形,通常不分枝。叶对生;叶柄长1.5-9cm,密被长粗毛;叶片纸质,广卵形、广椭圆形或圆形,先端广急尖至近圆形,基部心形,长6-16cm,宽4.5-14cm,两面绿色或有时背面紫红色,表面被疏糙伏毛状长粗毛,背面仅基出脉及侧脉被平展的长粗毛;基出脉7-9,表面脉平整,背面脉隆起。伞形花序,顶生,总花梗长4-17cm,被长粗毛,稀几无毛;苞片倒卵形或近侧披针形,被粗毛,通常仅有4枚,长约1cm,或更长;花梗与花萼均被糠秕;花萼漏斗状四棱形,裂片广卵形;花瓣粉红色至紫色,上部略偏斜,先端急尖;雄蕊4,近等长,花药基部具小瘤或不明显,药隔下延呈短距;子房杯形,先端具冠。蒴果,先端冠4裂,伸出宿存萼,宿存萼具8纵肋,果梗伸长,被糠秕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500m的山谷、山坡疏、密林下阴湿地或水沟旁。

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【性味】味苦;辛;性寒

  【功能主治】清热凉血;利湿。主热毒血痢;湿热带下;月经不调;血热崩漏;肠热痔血;小儿阴囊肿大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治疗疾病: 崩漏 带下 清热凉血 热毒 湿热带下 血痢 痔血


锦香草的功效 锦香草的用途 锦香草可以治疗 锦香草的用法 锦香草的用量 锦香草主要治疗 锦香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锦香草的用法 锦香草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角蒿

    “角蒿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角蒿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角蒿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角蒿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角蒿   【拼音名】Jiǎo Hāo   【英文名】HERBA INCARVILLAE   【别名】乌曲玛保
  • 荆三棱

    “荆三棱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“荆三棱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荆三棱   【拼音名】Jīnɡ Sān Lénɡ   【别名】泡三棱、三棱草   【来源】为莎草科藨草属植物荆三棱Scirpus fluviatilis (
  • 金槐

    “金槐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金槐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槐   【出处】《贵州草药》   【拼音名】Jīn Huái   【别名】十二槐花   【来源】为唇形科植物小叶假糙苏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   【原形态】亚
  • 接骨树皮

      【拼音名】Jiē Gǔ Shù Pí   【别名】类梧桐、接骨树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思茅豆腐柴的根皮或茎皮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emna szemaoensis Pei.   采收和储藏:茎皮春季采收,根皮秋后采集,晒干。   【原形态】思茅豆
  • 姜三七

    “姜三七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“姜三七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姜三七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姜三七   【拼音名】Jiānɡ Sān Qī   【别名】三七姜、姜叶三七、土田七、竹叶三七、姜七   【来源】姜科姜七属植物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