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虎耳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老虎耳


老虎耳

  【拼音名】Láo Hǔ ěr

  【别名】山继谷、棒丝花、棒红花、白腊锁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中华锥花的全草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omphostemma chinense Oliv.

  采收和储藏:7-月采收全草,晒干或鲜用。

  【原形态】中华锥花,多年生草本,高24-80cm。茎直立,上部四棱形,下部近木质,密被星状绒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2-6cm,密被星状绒毛;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4-13cm,宽2-7cm,先端钝,基部钝和圆形,边缘具不等大的粗齿或几全缘,上面密被星状柔毛和钝或圆形,边缘具不等大的粗齿或几全缘,上面密被星状柔毛和短硬毛,下面密被星状绒毛。聚伞花序具4-多花,单生或组成圆锥花序,腋生或生于茎的基部,苞片形或披针形,长11-16mm,下面被星状短毛;小苞片线形,长度一务不超过苞片,花萼狭钟形,长12-13mm,外面密被星状毛,萼齿5。披针形,先端长渐尖;花冠浅黄或白色,长约5.2cm,外面 疏被微柔毛,内面无毛,上唇先端微凹,下唇3裂,中裂片近倒卵形,边缘为不规则波状,侧裂片卵圆形,边缘微波状;雄蕊4,前对较长,。具微柔毛,药三棱形,长约4mm,褐色,具小突起。花期7-8月,果期8-12月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60-650m的山谷湿地密林下。

  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  【功能主治】益气血;祛风湿;通经络;消肿毒。主气亏血虚;风湿痹痛;拘挛麻木;刀伤出血;口疮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治疗疾病: 刀伤 刀伤出血 拘挛麻木 口疮 麻木 祛风湿 通经络 消肿毒 益气 益气血


老虎耳的功效 老虎耳的用途 老虎耳可以治疗 老虎耳的用法 老虎耳的用量 老虎耳主要治疗 老虎耳能够治疗的疾病 老虎耳的用法 老虎耳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两指剑

      【别名】千打捶、山香圆、七寸钉   【来源】省沽油科两指剑Turpinia arguta Seem.,以根、叶入药。   【生境分布】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。   【性味】苦,寒。   【功能主治】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。   跌打扭伤:叶捣烂外敷。   脾脏肿大
  • 梨木皮

    “梨木皮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梨木皮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梨木皮   【出处】《纲目》   【拼音名】Lí Mù Pí   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白梨、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树皮。   【功能主治】《纲目》
  • 腊雪

      【出处】《本草拾遗》   【拼音名】Là Xuě   【来源】为腊月收藏的雪花所融化的雪水。   【性味】淡,寒。   ①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冷,无毒。"   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,淡,寒。"   【功能主治】清热
  • 零余子

    “零余子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零余子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零余子   【出处】《本草拾遗》   【拼音名】Línɡ Yú Zǐ   【别名】署预子(《本草拾遗》),薯蓣果(《江西草药》)。   【来源】为薯蓣
  • 莲座革菌

    “莲座革菌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“莲座革菌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莲座革菌   【来源】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革菌科革菌Thelephora vialis Schw.,以子实体入药。   【生境分布】生于树林内地上。   【性味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