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斗瓶蕨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漏斗瓶蕨


漏斗瓶蕨

  【出处】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

  【拼音名】Lòu Dǒu Pínɡ Jué

  【英文名】Infundibuliform Bristle Fern

  【别名】热水莲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膜蕨科植物漏斗瓶蕨的全草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chomanes striatum Don[T.naseana Christ;Vandenboschia naseana(Christ)Ching]

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  【原形态】中型附生蕨类,植株高25-40cm。根茎黑褐色,横走,坚硬,密生褐色节状毛,下面疏生纤维状根;叶腋有被毛的芽。叶远生;叶柄长5-15cm,两侧有狭翅下延至基部,在基部被有扁平节状毛;叶片膜质,宽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20-35cm,宽6-10cm,三回羽裂;羽片14-20对,互生,有短柄,彼此以狭翅相连,三角状斜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3-7cm,宽1.5-2.5cm;一回羽片6-10对,互生,无柄,长卵形,基部上侧1枚羽片最大,常覆盖叶轴;二回羽片3-6对,互生,长圆形,上部有几个单一或分叉的浅裂片;末回裂片短,圆线形,全缘,叶脉多回分叉,末回裂片有小脉1-2条;叶轴及羽轴均有翅,疏被黑褐色节状毛。孢子囊群位于末回裂片先端,有时该裂片短缩使孢子囊群位于裂片间;囊苞管状,呈狭漏斗形,长约1.5mm,直立或稍弯,两侧有狭翅,口部截形或略膨大,边缘不外卷;囊托丝状,黑色,长约3mm,伸出于囊苞外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2700m的常绿阔叶林下树干上或溪边阴湿岩石上。

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台湾等地。

  【性味】淡;涩;平

  【归经】入脾、胃二经

  【功能主治】健脾开胃;止血。主消化不良;外伤出血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研末敷。

  【各家论述】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健脾、开胃、消积、止血、生肌的功能。用于消化不良及外伤出血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治疗疾病: 健脾开胃 开胃 消化不良

漏斗瓶蕨


漏斗瓶蕨的功效 漏斗瓶蕨的用途 漏斗瓶蕨可以治疗 漏斗瓶蕨的用法 漏斗瓶蕨的用量 漏斗瓶蕨主要治疗 漏斗瓶蕨能够治疗的疾病 漏斗瓶蕨的用法 漏斗瓶蕨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凌霄

      【拼音名】Línɡ Xiāo   【英文名】Chinese Trumpetcreeper Flower   【别名】紫葳花、上树蜈蚣花、倒挂金钟   【来源】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(Thunb.)Loisel.的花。夏、秋季花盛开进
  • 兰花

      【出处】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   1.《本草衍义》:兰草叶不香,惟花香,今江陵、鼎、澧州山谷之间颇有,山外平田即无。多生阴地,生于幽谷。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,长及一、二尺,四时常青,花黄,中间叶上有细紫点。有春芳者为春兰,色深;秋芳者为秋兰,色淡。秋兰稍难得,二兰移植小槛中,置座右,花开时,
  • 菱茎

    “菱茎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菱茎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菱茎   【出处】《本草推陈》   【拼音名】Línɡ Jīnɡ   【来源】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茎。夏季开花时采收。   【性味】甘涩,平,无毒。  
  • 裂蹄

      【拼音名】Liè Tí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多孔菌科真菌裂褐层孔菌的子实体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ructificatio Pyropolypori Rimosi   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收后晒干。   【原形态】子实体多年生。木质,侧生,无柄,半球形至蹄形,3
  • 隆萼当归根

      【拼音名】Lónɡ è Dānɡ Guī Gēn   【别名】土当归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隆萼当归的根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elica oncosepala Hand,-Mazz. 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去其茎叶,洗净,晒干。   【原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