鸭舌头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鸭舌头


鸭舌头

“鸭舌头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

“鸭舌头”在《中华本草》
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鸭舌头

  【出处】《贵州草药》

  【拼音名】Yā Shé Tou

  【别名】瓜皮草(《种子植物名称·补编》),鸭舌草、鸭舌子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,水充草(《贵州草药》)。

  【来源】为泽泻科植物矮慈姑的全草。夏、秋采。

  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须根白色有丝光,中空,有密节,不分枝,杂有横行的根茎,形与根相同,但略大,特别长,在另一端萌发新株。单叶丛生基出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4~18厘米,宽3~8毫米,全缘,质柔软而厚,上面绿色,近根部呈白色。花梗自叶丛中抽出。高约15~20厘米;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雌花无柄,多聚于花序下层,形成轮状;雄花有长柄,具椭圆形苞叶3~5个,轮生于花茎上,多为2轮;萼3片,绿色;花瓣3片,形较大,白色;雄蕊12个,花药黄色,花丝短而肥大;心皮多数,扁平。果实广倒卵形,扁平,具鳞片状翅,聚合成球状。花期夏秋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野生于水田及沼泽浅水中。分布长江流域,南到广东,西南至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【性味】①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甘苦,微寒。"

  ②《贵州草药》:"性平,味淡。"

  【功能主治】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清热解毒。治喉痛,外敷痈肿。"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鲜者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
  【附方】①清喉火:鲜鸭舌草一两。煎水服;同时另取一部分捣敷颌下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
  ②治无名肿毒:鲜鸭舌草捣烂外敷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
  ③治湿疮:鸭舌头、水慈姑、猪鼻孔叶各等分。搓烂,搽患处,最后用清水洗净。(《贵州草药》)

  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

《中华本草》:鸭舌头

  【出处】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
  【拼音名】Yā Shé Tou

  【英文名】Herb of Pygmy Arrowhead

  【别名】鸭舌草、鸭舌子、水充草、鸭舌条、小箭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泽泻科植物矮慈姑的全草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gittaria pygmaea Miq.

  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
  【原形态】矮慈姑,一年生沼生植物。叶全部基生;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2-30cm,宽0.2-1cm,先端渐尖或稍钝,基部鞘状。花葶直立,高约5-35cm;花序总状;花轮生,雌花单一,无梗,着生于下轮,或与雄花组成1轮,雄花2-5,具1-3cm长的细梗;外轮花被片3,萼片状,卵形,长约3mm,内轮多数,集成圆球形。瘦果近倒卵形,长3-5mm,具翅,背翅缘有鸡冠状齿裂。花果期5-11月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生于水田中。

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华南、西南各地。

  【药理作用】抗蛇毒作用 矮慈姑对眼镜蛇毒中毒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,每只小鼠1次灌胃矮慈姑煎液0.3-0.6ml,可使眼镜蛇毒中毒小鼠的死亡率时显下隐,对照组死亡率75.9%,治疗组死亡率为32.1%

  【性味】味淡;性寒

  【归经】脾经

  【功能主治】清肺利咽;利湿解毒。主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小便热痛;痈疖肿毒;湿疮;烫伤;蛇伤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鲜品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  【附方】①清喉火:鲜鸭舌草一两。煎水服;同时另取一部分捣敷颌下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 》)②治无名肿毒:鲜鸭舌草捣烂外敷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③治湿疮:鸭舌头、水慈姑、猪鼻孔叶各等分。搓烂,搽患处,最后用清水洗净。(《贵州草药》)

  【各家论述】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清热解毒。治喉痛,外敷痈肿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治疗疾病: 喉痛 利湿解毒 利咽 清肺利咽 蛇伤 湿疮 小便热痛 痈疖 痈疖肿毒

鸭舌头


鸭舌头的功效 鸭舌头的用途 鸭舌头可以治疗 鸭舌头的用法 鸭舌头的用量 鸭舌头主要治疗 鸭舌头能够治疗的疾病 鸭舌头的用法 鸭舌头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叶上果根

    “叶上果根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叶上果根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叶上果根   【出处】《贵州民间药物》   【拼音名】Yè Shànɡ Guǒ Gēn   【来源】为椴树科植物椴树的根。   【原形态】椴树,又
  • 羊乳

    “羊乳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羊乳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羊乳   【出处】《本草经集注》   【拼音名】Yánɡ Rǔ   【来源】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乳汁。   【原形态】动物形态详"羊肉"条。
  • “莸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莸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莸   【出处】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   【拼音名】Yóu   【别名】边兰、方梗金钱草、野苋草,半枝莲、倒挂金钟   【来源】马鞭草科植物莸的全草。   【原形
  • 野牡丹子

    “野牡丹子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野牡丹子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牡丹子   【出处】《陆川本草》   【拼音名】Yě Mǔ Dān Zǐ   【来源】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果实。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。   【原形态】植物形态详&q
  • 盐肤子

      【拼音名】Yán Fū Zǐ   【别名】盐麸子、叛奴盐、盐梅子、木附子、盐肤木子、假五味子、油盐果、乌酸桃、红叶桃、红盐果、盐酸果、盐酸白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果实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us chinensis Mill.[Schinus i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