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豆霜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巴豆霜


巴豆霜

  【拼音名】Bā Dòu Shuānɡ

  【英文名】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

  【来源】本品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。

  【性状】本品为粒度均匀、疏松的淡黄色粉末,显油性。

  【鉴别】取本品约0.5g,研碎,加乙醚10ml,浸泡 2小时,并时时振摇,滤过,滤液置试管中挥干,加盐酸羟胺饱和的甲醇溶液0.5ml 及麝香草酚酞指示液 1滴,再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,再多加 4滴,加热至沸腾,冷却,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~3,加三氯化铁试液3 滴及氯仿1ml,振摇,上层溶液显紫红色。

  【含量测定】取本品约5g,精密称定,置索氏提取器中,加乙醚100ml ,回流提取(6~8小时)至脂肪油提尽,收集提取液,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,在水浴上低温蒸干,在100℃干燥1小时,放冷,精密称定,即得。

  本品含脂肪油应为18.0%~20.0%。

  【炮制】取净巴豆仁,照制霜法(附录Ⅱ D)制霜,或取仁碾细后,照[含量测定]项下的方法,测定脂肪油含量,加适量的淀粉,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,混匀,即得。

  【性味】辛,热;有大毒。

  【归经】归胃、大肠经。

  【功能主治】峻下积滞,逐水消肿,豁痰利咽。用于寒积便秘,乳食停滞,下腹水肿,二便不通,喉风,喉痹

  【用法用量】0.1~0.3g,多入丸散用。

  【注意】孕妇禁用;不宜与牵牛子同用。

  【贮藏】置阴凉干燥处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国药典》

  • 相关书籍记载:
  • 《本草害利》:巴豆霜
  • 《药性切用》:巴豆霜

相关中药

  •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
      【出处】《贵州草药》   【拼音名】Bái Bèi Yè   【别名】三条筋、三根筋、香叶、糯叶(《贵州草药》),湄潭台乌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   【来源】为樟科植物峨嵋山胡椒的根和叶。全年可采。   【原形态】乔木或灌木。小枝灰褐色,表
  • 白皮

    “白皮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“白皮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白皮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皮   【拼音名】Bái Pí   【别名】牛千斤   【来源】卫矛科白皮Euonymus tengyuehens
  • 半边菜

      【拼音名】Bàn Biān Cài   【别名】菜子七、妇人参、普贤菜。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华中碎米荠的根状茎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damine urhaniana O.E.Schulz   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   【原形
  • 薄荷脑

    “薄荷脑”在《中国药典》 “薄荷脑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国药典》:薄荷脑   【拼音名】Bò He Nǎo   【英文名】MENTHOLUM   【来源】本品为薄荷素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的环状醇。   【性状】本品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
  • 伯乐树

      【出处】江西《草药手册》   【拼音名】Bó Lè Shù   【别名】山桃树   【来源】为钟萼木科植物钟萼木的树皮。夏、秋采收。   【原形态】落叶乔木,高达20米。树皮灰白色,平滑;小枝粗壮,其上有大而圆形的叶痕。单数羽状复叶,长达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