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花独蒜


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:

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
黄花独蒜


黄花独蒜

“黄花独蒜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“黄花独蒜”在《中华本草》
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花独蒜

  【别名】土白及[广西]、粉口兰

  【来源】兰科黄花独蒜Spathoglottis pubescens Lindl.,以块茎入药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广西、广东、贵州、台湾。

  【功能主治】补肺,止咳,生肌,敛疮

  【用法用量】3钱,水煎服。

  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
《中华本草》:黄花独蒜

  【出处】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
  【拼音名】Huánɡ Huā Dú Suàn

  【英文名】all-grass of Pubescent Spathoglottis

  【别名】老鸦蒜、土白芨、白芨、冰梨子

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苞舌兰的假鳞茎。

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pathoglottis pubescens Lindl.[S. fortunei Lindl.]

  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  【原形态】苞舌兰,陆生植物。假鳞茎扁球形,具1-3叶。叶片狭披针形,通常长20-30cm,宽1-1.7cm(-4.2)cm,先端渐尖,具柄。花葶纤细或粗壮,高达50cm,被短柔毛;花苞片披针形,长5-9mm,被柔毛;总状花序顶生,疏生2-8朵花;花梗(连子房)长2-2.5cm,被柔毛;花黄色;萼片椭圆形,长1.2-1.6cm,宽5-7mm,先端略钝,背面常被毛;花瓣长圆形,与萼片等长而较宽,先端钝,唇瓣3裂,侧裂片镰状长圆形,外伸,中裂片倒卵状楔形,比侧萼片长,具爪,爪上有2个半圆状、肥厚的附属物,基部被长柔毛,从基部到先端具3条龙骨,中央1条肉质状隆起;合蕊柱长约8mm,两侧具翅。花期6月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400-2700m的山坡岩石上、路旁或田野。

  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【性味】苦;甘;性寒

  【归经】心;肺经

  【功能主治】补肺;止咳;清热解毒。主肺痨;咳嗽;咳血;咯血;痈疽疔疮;跌打损伤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9g;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  【各家论述】1.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补肺、止咳、生肌、敛疮的功能。用于肺结核、咳嗽、疔疮、痈疽疮毒。

  2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黄花独蒜,生云南山中,根如小蒜,叶似初生叶而窄。又似虎头兰叶而短。有皱、傍发箭,开五瓣黄花,紫红心,似兰花白及辈。而瓣圆短。

  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治疗疾病: 补肺 疔疮 肺痨 咯血 咳血 敛疮 生肌 痈疽 痈疽疔疮

黄花独蒜


黄花独蒜的功效 黄花独蒜的用途 黄花独蒜可以治疗 黄花独蒜的用法 黄花独蒜的用量 黄花独蒜主要治疗 黄花独蒜能够治疗的疾病 黄花独蒜的用法 黄花独蒜的详细介绍

相关中药

  • 黄耆

      【出处】《本经》   【拼音名】Huánɡ Qí   【别名】戴糁(《本经》),戴椹、独椹、蜀脂、百本(《别录》),王孙(《药性论》),百药绵(侯宁极《药谱》),绵黄耆(《本草图经》),黄芪(《纲目》),箭芪(刘仕廉《医学集成》),土山爆张根(《新疆药材》),独
  • 黑芝

      【出处】本品以“黑芝”之名始载于《本经》。《别录》云:“黑芝生常山。”而《新修本草》对五芝产地提出不同看法,认为:“白芝未必华山,黑芝又非常岳。”因此,单从产地不足以为考证依据。叉按《采芝图》云:“黑云芝生山谷之阴,黑盖赤理,黑茎。”据考证此种黑芝可能是多孔菌科假芝属种类,尤以假芝最为相似,且
  • 鹤骨

      【出处】出自《本草纲目》   【拼音名】Hè Gǔ   【英文名】Red-crested crane bone, Red-crowned crane bone   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鹤科动物丹顶鹤的骨骼。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rus japonensis (P. L
  • 黄栌

    “黄栌”在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“黄栌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栌   【拼音名】Huánɡ Lú   【来源】为漆树科黄栌属植物黄栌Cotinus coggyria Scop.,以根、树枝及叶入药。根随时可采;夏季枝
  • 红豆

    “红豆”在《中药大辞典》 “红豆”在《中华本草》 《中药大辞典》:红豆   【出处】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   【拼音名】Hónɡ Dòu   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红豆树的种子。秋末冬初采种子,备用。   【原形态】红豆树,又